5000岁古树突然“由雄变雌” 结出鲜红浆果

据英国《每日电讯报》报道,英国科学家发现,苏格兰一棵有四五千年历史的古树突然“变性”。原属雄树的树身竟结出雌树独有的浆果,引来植物学家的兴趣。

“变性树”位于福廷格尔(Fortingall),是一棵长寿的欧洲红豆杉(European yew)。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的科尔曼博士(Max Coleman)指出,这一树种分为雌、雄二种,雄树会释放花粉,雌树会结出鲜红色浆果,在秋、冬季较易分辨性别。

科尔曼称,上月大树的某棵树枝突然结出三颗浆果,但其余的树体仍维持雄树特征,他已收集有关浆果以研究相关保育工作。

古树突然变性的原因暂时不明,但科尔曼表示过去有类似现象,欧洲红豆杉所属的针叶树(Conifer)属树木也曾变性。他表示,这种转变通常只是局部现象,而非全树变性。

延伸阅读:

大千世界,无奇不有。近年来,人体变性似乎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议论的话题之一。其实,在低等动物群体中,变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。脊椎动物中的鱼类,也存在着由于雄性与雌性的竞争而产生的变性现象。如黄鳝幼小时,都是雌性的,长大以后则全部变成雄性,等等。令人感到惊讶的是,植物界中也存在着变性现象。

印度天南星就是为数不多的变性植物之一

印度天南星能随环境条件而改变性别的特性对其生殖有重要意义。植物在开花,尤其是在结实时需要以消耗大量营养物质为代价,具有体型高大的植株才能制造更多的养分供结实需要,所以大型植株多为雌株,这样,小型植株多为雄株。前一年为雌株的大型植株,由于结实消耗了大量的营养,第二年便又变为雄株。当环境恶劣时,雌株没有足够的养分开花结实,如果它们转变为雄株,便可以使相距较远、生长在环境较好地方的雌株有较多机会获得花粉。至于中性植株的存在,也是由体内营养物质决定的。而且同样与环境条件有关。当它既不能变为雌株,又不”甘心”变为雄株时,就只好暂为中性了。